澳门威尼斯人网上赌场

教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张杨波

学位:博士    学衔:教授

办公电话:

个人简介

张杨波,1999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6月获法学学士,同年攻读研究生,2008年6月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任教,2011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21年11月晋升为教授,曾任澳门威尼斯人网上赌场 副院长(2018年1月—2022年2月),入选武汉大学第七届“尊师爱学”——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荣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和湖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研究领域

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社会学方法论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社会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

研究生课程:社会学方法、消费社会学

选修课课程: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期刊论文

《快递下乡的社会基础:配送模式与合作策略》,《学术论坛》2023年第5期。

《社会风险治理机制的选择与转换:行政-市场-社会动态分析框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情感劳动理论的贡献、局限与拓展:引用关系向度理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第3期。

《重绘情感劳动图景:视角转换与路径延伸》《新视野》2021年第5期。说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服务合同约束软化:一个快递配送模式的社会学观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重访默顿:宣传效果的社会基础》,《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文本渗透框架:迈向方法自觉的内容分析研究——对于样本获得的方法论思考》,《学术论坛》2019年第2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9年第8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重新理解网络众筹:在求助与诈捐之间》,《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代际冲突与合作:幼儿家庭照料类型探析》《学术论坛》2018年第5期。

《小产权房合法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兼议土地发展权的理论争辩与经验表达》《福建论坛》2017年第5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迈向消费领域的角色转换与身份认同》《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5期。

《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浙江学刊》2017年第3期。

《产权界定、拆迁补偿与群体分化研究——一个来自对两个村庄的经验观察》《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当正式制度遭遇非正式规范:小产权房成因的新思路》,《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无法维权的社会抗争何以可能?——以武汉市东湖村小产权房拆迁补偿纠纷为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小产权房拆迁补偿研究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武汉市东湖村的经验观察》《学术研究》2016年第8期。

《小产权房为什么会长期存在?——一项民间合约视角的考察》《新视野》2016年第2期。

《时尚的起源与传播——齐美尔时尚滴漏论及方法论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先进典型的宣传效果研究》《学术研究》2014年第12期。

《西方角色理论社会学传统——以罗伯特•默顿为例》《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9期。

《民间社会意识:概念辨析与分析进路》,《现代哲学》2013年第3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从房子到家:产权建构的社会逻辑》《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说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宜居城市研究:局限与突破》,《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西方“住房阶级”理论演变与经验争辩》《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高铁时代下的时空压缩与社会分化——以武广客运专线开通事件为例》《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重构案例研究的逻辑——基于受控比较视角下的方法论探索》,《浙江学刊》2011年第1期。

《蚁族:一个需要关注青年群体》,《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梯度教学视野下<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探索》《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住房体制转型中的国家、市场与社会——一项基于广州地区案例的考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1年第1期转载。

《重构社会研究的逻辑——基于受控比较视角下的社会科学方法探索》,《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

《地方身份秩序、住房产权与竞争式地方政府——关于中国政府移民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人文杂志》2009年第6期。本文后收录石英主编,《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页146—161。

《住房获得与融资方式》,《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本文后收录王宁等著,《消费社会学的探索》,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页246—263。

《对社会分层研究预设的反思》《人文杂志》2007年第6期。

《住房改革与利益单位化》《兰州学刊》2007年第12期。

《教育投资、经济、社会资本关系间的考察》《青年探索》2002年第6期。

《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青年研究》2002年第11期。


书评随笔

《消减问卷调查中敏感性问题偏差的策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9日。

《重塑观察法的社会学想象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3日。

《迈向方法自觉的深度访谈》,《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25日。

《破解小产权房拆迁补偿困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0日。

《分享型民居租赁体现新型消费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23日。

《枪炮与社会学:二战中的社会学家》,《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辑。

《从历史视角重读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20日。

《被遗忘的参考群体行为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30日。说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4年第3期转载。

《住房产权与政治忠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30日。

《电影中的社会学:或可拓展传统研究视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3日。

《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6日。

《方舟船票:灾难面前谁得救》《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第2辑。

《历史、消费与国家—评王宁《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1期。

《音乐天才的成与败:一个社会学视角》《二十一世纪》(香港)2008年4月。

《身体的再国家化与去国家化》,《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6辑。

《自由:沉重的枷锁》,《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第10期。


学术著作

《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员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独撰)(田野中国系列丛书)说明:荣获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0年人文社科十大好书,百道好书榜2020年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度优秀原创学术图书奖,湖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人民出版社,2019。(参著)


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社会治理创新视野下城管执法改革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9FSHB015,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时间:2019年。

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快递下乡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C840062,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时间:2019年。

课题名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子课题 社会学话语体系重构研究”,来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时间:2017年。

课题名称:《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机制研究》,来源: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时间:2016年。

课题名称:《树典型:一个社会学分析视角》,来源: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立项时间:2012年。

课题名称:《组织社会学视野下小产权房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1CSH052,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时间:2011年。

课题名称:《案例研究方法:优势、局限与出路》,来源: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时间:2010年。


教改课题

名称:《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打造一流社会学本科教育》,来源:武汉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综合改革项目,2021年。

名称:《社会学方法》,来源:武汉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3年。

名称:《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来源:武汉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项目,2009年。


荣誉奖励

2024年,武汉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2023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2023年,澳门威尼斯人网上赌场-澳门线上赌场 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湖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作类)

2022年,武汉大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参与)

2021年,武汉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2020年,武汉大学“教与学革命”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

2016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2014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4年,武汉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13年,武汉大学首届优秀烛光导航师。

2012年,武汉大学第七届“尊师爱学”学生最喜爱十佳优秀教师。

2012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

2010年,湖北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安)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2年,中山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社会科学类一等奖。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湖北省社会学会理事

学位 博士 学衔 教授
研究领域 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住房政策与城市发展,社会学方法 课程名称 古典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消费社会学、社会学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
电子邮件 办公电话